由一個沒讀過幾本書,也沒買過幾本書的人,來談藏書,除了沒有包袱 😜,真的想不出有甚麼說服力了!😅(本來想用年輕來做藉口呢!藏書也講年資嘛!😉)
不過,我也認識一些愛書人,就算稱不上藏書家,也至少是書癡吧!🐷 家裡至少有也一萬幾千本書,一入家門除了書架,也是書架,這樣子的程度。📒📕📗📘📙 也聽聞過不少藏書的悲慘下場,無論是移民,還是過身,一生累積的好書,帶又帶不走,送又沒人要,結果不是當廢紙賣掉,就是直接送去垃圾收集站。😭😭😭 就算是我這種與書卷氣無緣的人,聽到也要扼腕嘆息吧!🙈
藏書人總以為,自己的價值會得到後人認同,珍貴的藏品會得到其他人同樣珍惜的對待。❤️💔 事實上,十居其九不是這樣的!🙅🏻♀️ 相反,龐大的藏書對後人來說是一種負累 — 丟掉對不起先人,保留又沒有地方收納,連捐贈也找不到人接收。怎麼辦呢?🤷🏻♀️ 會是教人非常頭痛的一筆「遺產」吧!❤️🩹
甚至乎,所謂「藏書」這個行為,其實意義是甚麼呢?🤔 大家一直都憑直覺認為,藏書=愛書,但是(恕我這個無知不文的野蠻女人不敬 🐒)— 藏書不就等於把書獨佔,也等於把它囚禁嗎?試問哪一位愛書人(不要說視珍稀版本如命的藏書家了)會願意把自己的書借給別人看的呢?🙅🏻♀️🙅🏻🙅🏻♂️ 也是萬中無一吧!一本書,從它被收藏那天起,基本上就是不見天日的了。🔒🔒🔒 好命的話會被藏書人拿出來翻一翻,不好命的話,終生呆在書架上孤獨終老。 ☠️(咦,好像在說皇帝的後宮三千呢!受寵幸的應該是少數吧!😢)藏書=禁書,我這樣說一定會被人鬧爆 😡,但卻是不爭的事實。所謂的絕版,不是一本書物理上在世界上不再存在,而只是它苟存於不同的封閉的後宮而已 🏰。當然,這些後宮也不是永恆的。隨著擁有這些書的皇帝逝去 👑,陪伴他(咦,通常是男性呢 😈)一生的佳麗們 🌹,也就一起被葬送了 🥀。
私人藏書有沒有幫助書的保存,我真的很懷疑。🤔 它完全沒有幫助書的傳播,則是可以肯定的了。 😏
說了一大堆離經叛道的話,並不是想污蔑愛書人,也絕對不是討厭書本。相反,就算像我這樣的文盲,對書也是充滿崇敬和感激之情的 🥰🤗。好書 ❤️,甚至是壞書 🖤,也都非常珍貴,因為書代表著知識的承傳和思想的交流 💖。我也不是想乘機吹捧 NFT 電子書,貶低實體紙本書。NFT 書想取代/消滅紙本書這種誤解,真是講到斷氣也無法澄清! 😮💨
為了表示我們不是紙本書的敵人,我想提出一個結合 NFT 技術和紙本書保存的方案。😇 至於抛磚 🧱 能不能引玉 💎,我也不是很有信心,算是姑且一試吧!👻(大家切忌模仿,在現實中掟磚是犯法的!👮🏻)
前提:無論是藏書者身故或因移居而必需棄書,或者出於覺悟而實行,我建議所有人把非必要(何謂必要當然因人而異)的書拿出來「漂」,也即是讓它們自由流動到需要它們的人手中。 🖐🏼「漂書」這種做法由來已久,可以是有系統地集體執行(漂書計劃),也可以是個人自主實踐(把看完的書送給別人)。🎁 很明顯,無論何者,都涉及對財產擁有權的觀念改變。書是我真金白銀買回來的,送給人豈不是蝕本?😤(如果目標是增加書本流動性的話,成立轉賣機制也並無不可,二手書市場也行之以效。不過,為了簡化討論,暫時排除金錢因素。) 但正如高師兄 🥷🏽 經常掛在嘴邊的 pay it forward 💸,我把自己付款所買的書再送出去,我並沒有蝕底,只是為未來的總體知識累積作出支付而已 💝。(用宗教語言就是積福德了!😇)
好了,漂書好簡單啫!講乜嘢區塊鏈 NFT?理由很簡單!💁🏻♀️ 如果不採用可持續的技術,假設有已故善長仁翁留下一批好書,後人又有辦法有效地漂出去,這個善舉便到此為止了。✋🏼 說不好聽那些書只是暫時假釋,很快又進入另一個監獄,不知又要等多少年才能重見天日了。🌞 如果有一個長期的,持續的漂書計劃,這些書便隨時不只轉一手,還可以不斷轉下去。🎡 如何確保這條「漂書鏈」⛓️不斷呢?就是靠「區塊鏈」了。(哈哈!是不是很聰明呢?🐵)我們只要把每一本書的元資料記錄下來,鑄成 NFT 🪙,這本書在計劃中便得到獨一無二的身分認證 🪪。參加漂書的用戶在計劃平台上作簡單註冊,便會自動獲配加密貨幣錢包地址 👛(就像現在電子書平台 Liker Land 的做法一樣)。在實體書的扉頁上 📖,貼上配對相關 NFT 的 QR code,完成兩者的連結 🔗。用戶只要掃瞄實體書上的 QR code,便可以把 NFT 由原本持有者的錢包,轉移到新持有者的錢包,同時間實體書也易手。在漂書平台上可以追蹤任何一本書漂到哪個用戶手中,想看那本書的人,可以向持有該書 NFT 的用戶發出請求。交收書本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:1. 指定交收場地,如通過特約獨立書店,交收兩方無需見面;2. 私人協商交收方法,包括郵寄、面交等(如現在網上二手市場的做法)。 🚚📭
利用區塊鏈技術有以下優點:
實物(紙本書)與 NFT 的配對為一對一,每本獨一無二的實體書,配對一個獨一無二的 NFT,而書本的元資料(包括出版資料、內容介紹,以及捐贈者資料)永久記錄在 NFT 上,妥善保存,發揮實體與數位互補的作用。🫱🏼🫲🏾
對捐贈者來說,其大恩大德能流傳不滅,永誌不忘。
確保書本的自由流動不會中止,知識傳播生生不息。
妥善整理漂流書庫目錄,有效追蹤書本流向,知道有甚麼書可找,想找時即可找到 🔎。盡量做到可見,可知,可得,令知識完全 accessible 📡。徹底解決現在獨佔式藏書模式下,「人找不到書,書找不到人」的問題。🙋🏻♀️📚
平台提供基建和工具 🛠️,運作完全用戶自主。想加入漂書,可自行上網登記元資料、列印實體資訊頁(含 QR code),貼在書本扉頁上,書本立即進入可漂狀態 🛳️。想找書的,可在平台上自行搜尋,與臨時持有者協商交收。💞
平台上會展示每位用戶的書架及藏書,就如一個網上圖書館,讓其他用戶公開瀏覽和搜尋。🔍 換句話說,就是建構一個去中心、分散式的全民圖書館。👫👭👬👫👭👬
用錢包地址作為參與者的身分認證,可以保護個人私隱,也為每位用戶的讀書歷程留下印記。🎭🐾
如果加入經濟誘因 🤑,每次書本轉手,新持有者需要或可選擇付出微量費用,通過平台機制發送到捐贈者的錢包 👛。(以加密貨幣進行在技術上非常便捷 ✌🏼)這樣做可以補償捐贈者買書的支出,也讓以原價買書的人得到回饋。💰 那麼,pay if forward 之後,也可以 pay it backward 了。 👏🏼👏🏼👏🏼
最重的一點是:通過分散式/協作式存放,達到藏書而不佔書,護書而不鎖書。
整個過程究竟是完全免費,還是某些環節可以涉及適量資金,就留給頭腦精明的人來設計了。我只是不負責任地抛出忽發的奇想!🦄🧞♀️🧝♀️ 無論實際如何,當中的核心理念肯定不會錯 —
最好的藏書方法,就是讓書流動,不要集中停留在單一個人或機構的手裡。🐶🦁🐰🐸🐨🐭🐧 這是基本的區塊鏈智慧 — 去中心、分散式、社群協作、價值共享。🍰🍰🍰
再簡單點說,就是藏書於民!!!🏠📚
(其實 NFT 電子書也可以實現「藏書於民」,只是方式有點不同,下次再講吧!)😉👌🏼
圖片由 Midjourney 生成
原來是要把後宮佳麗放在區塊鏈交友網站配對,既要管人家和誰配對,還要組織線下相親,替人找好下家,以不時回訪看人家是否幸福,如果不幸福再次回收。男的咋那麼自信,好像一朝拥有書人家一輩子就是他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