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重溫一下,web3 的三個,不,是四個魔法詞 🧙!(只是普通關鍵詞而已 😅)
Read,Write,Own,Stake!(跟住老師讀一次)👩🏻🏫
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五個魔法詞——SHARE!💝
為甚麼是Share?Web3 號稱是開放自由的網路空間,內容很自然也是共享的吧!拆掉付費牆 🏰🧨(或其他牆)是 web3 的基本條件,如果不能貫徹知識共享精神,就不能稱為 web3 了。
但是,問題來了!甚麼都拿出來共享,創作者怎麼開飯?🍴🥢🍼 知識產權(版權)又怎樣得到保障?對出版業界來說,版權而不是技術問題,可能是進入 web3 的最大難關呢!😰
要搞清楚的是,開放共享並不是搞強制性的共產主義,也不是否定個人產權的存在,要不,就談不上 Own 了。🙅🏻♀️ 有 Own 就有個人產權,而 web3 的 Owning 擴展至數位物品。👾
問題是,只 Own 不 Share,何來自由?你可能會說,可以 Sell 嘛!Buy.Own.Sell 三者 💵🪙💳,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的鐵三角嗎?現在 web3 把交換關係改成 Share.Own.Share 🍕🍰🧀,意義變得完全不同了。質疑者立即會說,沒有買賣行為(經濟交易)的規範,那個 Own 如何保障?由此可見,買賣行為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根基,不談買賣,大家便完全無法理解關係和價值了。不是很可悲嗎?😭
好的,讓我們抛開理念,回到更直觀的經驗吧!我們可以分享的東西,一定是自己擁有的東西,也即是自己有權動用的東西。👛 我不能擅自把你的錢包裡的錢拿來分享給窮人,這叫做慷他人之慨,或者刧富濟貧 ⚔️💰,道德可以很高尚,但也肯定是犯法的。(現在社交媒體上動不動就叫人「些牙」,其實只是幫手傳播 📣,不算真正的分享。)所以在可以分享之前,要先確保擁有權,這一點很明顯吧。Web3 世界絕對尊重這個權利,但卻主張擁有這個權利的人,自主把擁有權(至少是部分)釋出,惠及他人。這,就叫做 Share。🐯🦊🐵🐷🐶🐧🐸
Share 其實也是一種交換,甚至可以涉及金錢(或加密貨幣)。因為 Share 不是單向的,不是只有我 Share 給你,你不 Share 給我的。(當然,在觀念未成熟之前,主動 Share 的人往往會吃虧,因為別人會視為「免費午餐」,而心安理得地白吃白喝。😰)Share 的原始形態是送禮與回禮 🎁。小時候收到同學的聖誕卡🎅🏼,最直覺的反應是要回一張給對方。(現在沒有這種禮儀了嗎?就算是在 WhatsApp 收到節日祝賀貼圖 🎊,也會自動回一個給對方吧, 🎉 雖然很多時有點敷衍 😜)賀卡如是,更重要的物品也一樣。如果我把自己的創作送贈出去(公開分享),理應也會收到別人的回禮。但實情是,沒有人覺得這是送禮,而是「免費贈品」。🤷🏻♀️ 或者,最多是給你一個 like!🙈(我情願要 LikeCoin 🪙🤣)(我們都知道,社交媒體上的 👍🏼 是比空氣還稀薄的東西,儲積多少都沒有實際意義 💩)
分享是交易,買賣也是交易 🫱🏼🫲🏾,兩者也可以通過代幣進行,但分別是,前者是自主的,後者是強制的。在買賣關係中,我之所以付錢,是因為我不付錢便得不到商品。在分享關係中,我其實不付錢也可以,但我選擇付錢來回饋分享者,或者用其他方式回禮。 💐🌷🌼 這樣的想法看來完全違反直覺,因為我們都已經被商品主義洗腦 💦🧠,以為買賣是天經地義的。這也造成當我們遇到分享行為時,不覺得要回饋,而覺得是免費。Web3 是共享的,但不是免費的。(力竭聲嘶了 😫😵💫)
那麼,鼓勵共享是不是要打開家門,讓自己的財產被搶光光?💍 或者像耶穌所說,人家搶去你的外衣,連內衣也要主動奉獻?👕👚 當然不是!這就說到版權觀念的革新了⚔️。(終於入正題了!!!😅)
人們一聽到出 NFT 書會採用開放版權,很自然會擔心作者權益失去保障。🤔 我們之所以採用開放版權,第一是因為讀者可以下載書檔(Own),也可以自行複製和傳播,基本上不可能像傳統電子書一樣,用指定閱讀器把書檔鎖死 ⛓️。這是技術問題所致。第二當然是為了貫徹 web3 理念。🌟 但是,這並不表示要完全放棄版權,而是更靈活、更具適應性,也更合符自由開放精神地使用版權。✌🏼(當然 NFT 書也可以沿用既有的版權聲明,即「版權所有,不得翻印」,只是實際上能否執行而已。🤪)
我不是版權專家 🪖,只憑直觀地說,版權涉及兩個層次的保障。第一是確保作者原創權,也即是保障你創作的內容,不會被他人據為己有。我吳幸晨 🐵 寫的這篇文章,不會被某位晨幸吳 🤡 拿來當自己的文章發表。👎🏼 這是原創擁有權的保障。第二是確保作者的延伸權益不會被侵犯,即是未經授權而被複製、轉載、改編、翻譯等,而且往往涉及金錢利益。採用開放版權的 NFT 書,完全確保了前者(甚至比傳統方式更可靠,因為註冊寫在無法假冒和改動的區塊鏈上🛠️),但在後者卻容許很大彈性。😉
所謂開放版權並不是沒有版權,而是自主地決定版權的涵蓋範圍,盡量釋出以惠及公眾。在國際上最著力推動開放版權的是非營利組織 Creative Commons,它提供了清晰而具規範性的授權聲明標籤,讓作者和出版者自行選擇和配搭。🥐🍙🥮🍔🍩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(我自己以前也不知道 😅),在大部分國家的現有法律下,版權其實是自動賦予的,就算沒有在作品上註明 “all rights reserved” 的字眼,只要你能證明自己是作者,你便擁有版權保障,是無須申請或聲明的。(所以版權頁上的「翻印必究」只是用來嚇人的 👻,或者是不那麼溫馨的提醒 ☠️)
Creative Commons 所做的,並不是在現有法律外另起爐灶,而是以現有法律為基礎,通過作者主動的授權聲明,把作品的不同版權成分釋放出來,與公眾共享。可以說,這是一種減法——從現行法律的完整保障中,把壁壘逐項拆除。為甚麼要拆除?因為在很多情況下,全權保障對作品的自由流通和共享,造成不必要或者不利於公共福祉的障礙。
為免不準確的複述(不是偷懶呀 😝),我直接引用(抄襲 😎)Creative Commons(台灣中文網頁)提供的授權標籤:
CC BY 姓名標示: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以及修改著作(包括商業性利用),惟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,表彰其姓名。
CC BY-SA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: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授權者的著作進行重製、散佈、傳輸及修改著作(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),唯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,並且產出之新創著作也必須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。
CC BY-ND 禁止改作: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著作(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),但不得修改該著作。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
CC BY-N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: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以及修改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。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
CC BY-NC-SA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: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以及修改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。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,必須按照授權者所指定的方式來散布該衍生作品,並且將產出之新創著作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。
CC BY-NC-ND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:本授權條款為六個主要授權條款中限制最多者。僅允許使用者在下載授權者的著作之後,依原狀態分享出去。使用者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,但不得對著作進行任何方式的改變,或為商業目的之使用。
以上多種配搭,第一項 CC BY 最寬鬆,第六項 CC BY-NC-ND 最嚴緊。
最開放的授權標籤是 CC0,代表 CC Zero,即是作者完全放棄任何版權,無條件地讓作品在公共領域(public domain)自由流通。這可以說是「聖人模式」吧 😇!(還是魔鬼模式?😈)
如果大家看懂這些標籤和背後的理念,我們又回到老問題了:
為甚麼作者不保留全部保障,而要拆除釋出?社會上不是一直嚷著要保護知識產權和創作者的權益嗎?為甚麼要反其道而行??? 🤷🏻♂️🤷🏻🤷🏻♀️
你們這些人用心何在?是白癡?是瘋掉了?是嫌錢腥?或者本來就是賺不到錢的窮作家,所以就算開放版權也沒有傷害吧!眼紅人家暢銷而想拖人落水,毀人飯碗?🍚(妄想症患者會聽到的謾罵)🍌🍎🍊🍅
我再說一次好不好?😮💨 Web3 不是搞共產主義,剝奪個人財產,強制食大鑊飯!🙅🏻♀️(這些連共產國家也不做了吧 🙄)共享精神沒有強制性,完全自主。😸 正如 web3 會與 web2 並行,分享與買賣、授權與保障也會共存。😻 前者無意也無法取代後者。重點是有更多選擇和更大的適應性,而不是以僵化的觀念和規則去妨礙更多有益的溝通和交流。😽
我們要創造的,是新的(也同時是古老的)Own 的模式,一種支持 Sharing 的Owning。🎁🥂
分享的前提,是擁有。因為擁有,才能分享。反過來說,擁有的前提,是分享。能分享的人,才算真正地擁有。💎(要不,就只是佔有。💩)
再來唸一次五個魔法詞!🎤
Read!Write!Own!Stake!Share!👏🏼👏🏼👏🏼
(還有沒有第六個?)🤔😂
(題目好似心靈雞湯 )😅🤣
圖片由 Midjourney 生成